致疫情阻击战中默默坚守的本溪环保人
在经历了二十多天艰苦卓绝的疫情阻击战后,山城本溪终于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回首那刻骨铭心的二十多天,这座城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寂静、始料未及的困难和备受煎熬的等待。“本溪环保铁军”在疫情暴发的时刻,闻令而动,逆向而行,筑牢医疗废物处置坚实屏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勇于争先、勇于奉献、勇于攻坚、勇于决胜”的铮铮誓言。
局疫情指挥部靠前指挥,昼夜奋战
本轮疫情期间,面对本溪市核酸检测、隔离场所和封控区域医疗废物激增的严峻态势,本溪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管理状态,局疫情指挥部总指挥、局长刘景伟,副总指挥、副局长刘海霞与各组成员每日在岗指挥协调调度,安排部署医疗废物转运、处置各环节应急准备工作,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每日工作至深夜。指挥部及时协调启动山水水泥集团水泥窑协同处置封控区生活垃圾,同时为本溪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提供保障;医废监管组多次深夜前往市医废处置中心指导工作,在确保当时所有问题均解决和医废“日产日清”后才放心返回;指挥部成员陈国强同志亲自驻守市医废处置中心,监督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工作落实的同时,协调保障现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指挥部成员孟祥明同志提前预判所居住小区将被封控,为不影响正常工作,当天开始住在单位,长达半个月之久;指挥部成员张储同志,新入职3天,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怕苦累,冲锋在前,每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已经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截至目前,全市共产生医疗废物219.63吨,其中涉疫医疗废物1.715吨,封控区医疗废物24.01吨,隔离场所医疗废物72.92吨,全部实现安全、及时、无害化处置。
启动应急保障管理体系
按照《核酸检测组医疗废物收运保障工作方案》,本溪市生态环境局立即组织并运行了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保障工作组,市卫生健康委、市交通运输局和各县区卫生健康部门分工合作,上下同心,共同完成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各环节工作。
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与卫生健康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建立医疗废物收运保障体系,保持信息互通,密切联系。
对各县区内的核酸检测医废暂存点、隔离点和封控小区形成网格化管理,管理人员清晰、管理目标明确,尤其是针对封控小区和隔离点的管理,能够做到点对点,不遗漏。
全面开展现场检查指导,推进医废监管细节悉数落实
8月29日下午,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景伟带队,与住建部门相关同志赴山水水泥集团,共同协调调度落实水泥厂2500线水泥窑处置封控区生活垃圾工作。就生活垃圾暂存、消杀、投放等流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刘海霞副局长多次带队深入隔离点、封控区,对医疗废物贮存场所规范设置进行现场指导,与点长、封控区负责人耐心沟通交流,手把手指导医疗废物贮存间设置注意事项。
各分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辖区所有隔离点、封控区医疗废物贮存点第一时间开展检查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并持续跟踪整改。全市隔离点最多时43家,封控小区最多时22个,均完成全覆盖检查指导和验收。同时,各县区安排专人专车引导并监督市医废处置中心转运车辆到医疗废物暂时点收集全员核酸检测医疗废物,合理规划运行路线,保障医疗废物转运及时顺畅。
溪湖区是本轮疫情重灾区,封控以来,溪湖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于兴洋带领高鑫、马英、战文斌、郭哲蕾、于超等同志集中居住在单位,昼夜奋战在溪湖区的大街小巷和疫情指挥部会议室,现场检查指导医疗废物贮存和转运,沟通协调,大事小情,事无巨细,全力以赴保障医疗废物激增情况下贮存、转运、处置顺利进行。
守好“末端”防线,筑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屏障
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产生量是平时的3倍以上,给转运和处置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在本溪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和协助下,市医废处置中心及时扩充人员和车辆,人员由原有26人增加至38人,运输车辆增配6台志愿者危货运输车,经过专业培训参与医废收集转运处置工作,保障应急状态下全市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本溪市医废处置中心的几十位工作人员,全员集中居住在单位,或是顶着烈日在城市穿梭,或是披着星辰在车间里工作。防护服让他们流淌出汗水,口罩在他们脸上勒出深深的印痕。每天将本溪市四区两县的医疗废物运送回处置中心,完成消杀处置工作时已是深夜。尽管工作有危险,工作强度大,他们仍选择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用勇气与毅力,保障着抗疫战线的最后一公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