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本溪市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违法 排放废酸案件
典型案例:本溪市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违法
排放废酸案件
一、案情简介
2023年4月12日21点10分,本溪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通过在线超标预警系统发现,本溪市污水处理厂入口污水pH值下降,执法队立即启动现场核查,调阅pH值历史记录。发现该污水处理厂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pH值下降的波动,经研判,疑似有人向城市管网不定期非法倾倒废酸,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4月13日,本溪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召开案情分析会,并由禁毒支队提供用酸名单。会后,一组会同本溪市建委、本溪市监测中心、本溪市污水处理厂等部门对沿线管线逐一排查,可疑区域动用管道机器人检查。一组对沿线群众开展走访,最终锁定8家企业为重点嫌疑对象。4月23日至6月11日,成功破获系列非法排放危废案。4月23日,破获本溪某铜业有限公司涉嫌私设暗管、利用渗坑方式排放重金属有毒物质案。4月25日,破获辽宁某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危险废物案。经过连续6天蹲守,6月11日凌晨2点,现场抓捕正在违规排酸的工作人员3人,破获本溪市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有毒物质案。
二、查处情况
上述三家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规定。
2023年6月20日,本溪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三项的规定和第一条第五项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已立案2起抓获8人。
三、案件启示
此系列非法排酸案件中,生态环境部门通过非现场执法方式发现案件线索,会同公安、住建、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厂等多部门联合办案,并运用管道机器人的高科技手段查实证据。一是体现了本溪市“大环保格局”初步形成,多部门联合办案效果明显。二是以点带面、深挖线索,在打击个别企业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通过严格执法起到了强力的震慑作用,规范一个行业的危险废物处置问题。三是以实战促提高,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公安、检察院、法院70余人进行“两法衔接”培训交流,为联合办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案件办理中,共同商讨统一移送标准和移送流程,消除部门壁垒,为此次案件侦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将以前“两法衔接”行动中存在的争议和问题,及时得到了有效解决,达到了实战练兵的目的。